
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
花蓮縣政府自99年起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目前共有6個防災社區,花蓮縣政府期盼透過自主防災社區的設立,推廣全民防災意識。
花蓮縣轄內社區介紹
花蓮市
民生里民生社區
計工社區 國光里
豐濱鄉
豐濱村八里灣社區
吉安鄉
仁和村 東昌村
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歷年得獎紀錄
年度 | 獎項 | 績優社區 |
103年 | 甲等社區 | 花蓮縣花蓮市民生社區 |
104年 | 甲等社區 | 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八里灣社區 |
108年 | 優等社區 | 花蓮縣花蓮市民生社區 |
109年 | 優等社區 甲等社區 | 花蓮縣吉安鄉仁和社區 花蓮縣花蓮市民生社區 |
110年 | 優等社區 甲等社區 | 花蓮縣花蓮市民生社區 花蓮縣吉安鄉仁和社區 |
111年 | 優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特殊貢獻 | 花蓮縣花蓮市民生社區發展協會 花蓮縣花蓮市計工社區發展協會 花蓮縣吉安鄉仁和社區發展協會 花蓮縣花蓮市花蓮縣社區營造國光促進會 |
聯絡資料
平時聯繫方式-
聯絡窗口:花蓮縣政府建設處水利科
聯絡電話:(03)822-4127
地方協力團隊-
聯絡窗口:巨廷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02-8712-9866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23日
基本資料
(一)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屬於薄薄的一部分,日據初期仍歸屬薄薄,日昭和12年改稱「南埔」。二戰期間除花蓮港市外,壽(今壽豐)、上大和(光復)之糖廠因屬重要產業設施,故亦成為聯軍轟炸的目標,為躲避聯軍轟炸,當地族群多向南「疏開」,如鳳林、大富、富源、富里等地,部分於戰後返回吉安鄉,部分則於避難地直接定居,但依然與吉安鄉之親友維持聯繫;戰時南機場(今空軍防校)的興建,除造成了花蓮人的鄉內流動外,部分向北橫跨七腳川溪,進入花蓮港市「有明」一帶定居,因此,此時期雖為遷徙族群移入吉野庄之高峰,受到戰爭的影響,人口流動之變化較為劇烈。光復後改為仁里村的一部分,後來從由仁里分出一村為「仁和村」。
(二)南浦機場
日治晚期,因戰爭局勢,興建在南埔加油站往空軍防校附近一帶興建機場,著名的「神風特攻隊」飛機也常在此起飛。由於今新城鄉北埔村也有另一座北埔機場,因南埔機場位於南邊,所以改稱為「南機場」。
(三)南埔綠森林公園
知卡宣森林公園在日據時代時曾是空軍基地。原名「南埔綠森林公園」,民國七十四年,花蓮縣政府將苗圃遷於此地,將這片荒地重新開墾經營,同時改良土壤,培育植栽木苗,成為花蓮縣全民造林、城鄉綠美化的重要基地。到民國九十四年的時候,縣政府為本公園舉辦了重新命名活動,「知卡宣」得到多數人的青睞,知卡宣其實為阿美族語,意思是「薪材甚多」,是吉安鄉的舊名。
(四)土地公廟
位於中正路二段186巷之土地公廟自日治時期即已存在,祭祀圈涵蓋仁里、仁和、仁安與東昌村,廟旁之水圳除為本村重要之灌溉動脈外,也是本村婦女集中洗衣之社交場所;舊日起、還福之活動除在仁里市集外,亦有在土地公廟舉辦之案例,唯今日已漸趨沒落。
(五)民俗信仰及社區特色活動
閩、客信仰除部分佛教徒外、土公廟祭祀皆以土地公為主要信仰祭祀、每年農曆二月二日土地公生日有大型祭祀,餘則初一、十五村民們會準備三牲四果到土地公廟祭拜。
太魯閣族及阿美族分天主教、基督教,但以基督信仰居多。社區活動除六月捕魚祭、九月阿美族豐年祭(Ilisin)…村民亦多受邀參加。十二月捕鳥節,而射箭近年已成阿美族男人一主要活動,假日於社區籃球場邊空地一起練射、切磋,有時也辦比賽,豐年祭時更是重頭戲。
歷年社區評鑑獲獎紀錄
年度 | 獎項 |
109年 | 優等社區 |
110年 | 甲等社區 |
111年 | 甲等社區 |
110年評鑑資料(點選名稱即可下載)
相關圖資
相關圖資下載(點選即可下載)
基本資料
花蓮縣豐濱鄉位於花蓮縣東部海岸南段,北鄰壽豐鄉,東臨太帄洋,西倚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玉里鎮,南接台東縣長濱鄉,是花蓮縣人口最少的鄉鎮。本鄉地處海岸山脈與太帄洋之間,依山傍海,風景秀麗,鄉內居民以阿美族為主,亦有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等部落。在地產業多為傳統產業,主要以農業、漁業、放牧業為其經濟活動,近年來則大力發展觀光產業。
豐濱鄉內有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雖然大都背山面海,但仍有數個部落是暑於比較內陸型的部落,也就是比較不靠海,計有復興部落(鄰近新社部落)、豐富部落(鄰近豐濱部落)、八里灣部落(鄰近豐濱部落),而這三個部落距離台十一線也有一定之距離,在交通上容易受阻。復興部落距離台十一線有五百公尺、豐富部落距離台十一線有一公里多、八里灣部落距離台十一線則有八公里。
歷年社區評鑑獲獎紀錄
年度 | 獎項 |
104年 | 甲等社區 |
相關圖資
相關圖資下載(點選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