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土庫鎮崙內里


基本資料

  位於台灣雲林縣土庫鎮西部的一個里。北接馬光地區西平里及南平里,東鄰大荖里,南接埤腳里,西與褒忠鄉中民村、元長鄉後湖村為鄰。里名的由來是早期庄內有許多沙崙(沙丘),村庄建在沙崙間的低地,因而稱為「崙內」,舊地名為菅蓁十八庄(臺灣話:Koaⁿ-chin cha̍p-peh-chng),因早期庄內沙崙遍佈長滿芒草(菅蓁,臺灣話:koaⁿ-chin),聚落達十八處而得名。

雲林縣政府

圖片

縣市推動成果

  雲林縣政府自101年起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目前共有77個防災社區,並於111年度水患社區評鑑中獲評1個種子社區、2個特優社區、3個甲等社區以及1個特殊貢獻獎,同時獲選為績優縣市,顯現近年推動成效良好,今年將持續推動新設自主防災社區輔導工作,以社區基層為主體來進行減災及整備工作,探討社區防災工作之運作機制,並透過社區防災管理,強化居民平時的防災能力,於災害發生前持續執行減災的措施,以減少災害發生的機率。


雲林縣轄內社區介紹


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歷年得獎紀錄

年度獎項績優社區
104年特優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雲林縣四湖鄉廣溝村
雲林縣麥寮鄉施厝村
雲林縣土庫鎮埤腳里
雲林縣口湖鄉過港村
105年特優社區
特優社區
優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雲林縣四湖鄉廣溝村
雲林縣大埤鄉西鎮村
雲林縣虎尾鎮崛頭里
雲林縣土庫鎮埤腳里
雲林縣麥寮鄉中興村
雲林縣口湖鄉過港村
雲林縣台西鄉溪頂村
106年特優社區
特優社區
特優社區
優等社區
優等社區
優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雲林縣北港鎮南安里
雲林縣四湖鄉廣溝社區
雲林縣虎尾鎮堀頭里
雲林縣土庫鎮埤腳里
雲林縣大埤鄉西鎮村
雲林縣口湖鄉過港村
雲林縣虎尾鎮埒內里
雲林縣口湖鄉謝厝村
雲林縣大埤鄉興安村
雲林縣麥寮鄉中興村
107年種子社區
特優社區
特優社區
優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雲林縣四湖鄉廣溝社區
雲林縣大埤鄉西鎮村
雲林縣虎尾鎮堀頭里
雲林縣虎尾鎮埒內里
雲林縣北港鎮南安里
雲林縣斗六市榴南里
雲林縣麥寮鄉中興村
雲林縣口湖鄉湖東村
雲林縣土庫鎮埤腳里
雲林縣虎尾鎮穎川里
雲林縣口湖鄉謝厝村
雲林縣大埤鄉興安村
108年特優社區
優等社區
優等社區
優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雲林縣虎尾鎮堀頭社區
雲林縣虎尾鎮埒內里
雲林縣大埤鄉西鎮村
雲林縣土庫鎮埤腳社區
雲林縣大埤鄉興安村
雲林縣斗六市龍潭里
雲林縣虎尾鎮穎川里
雲林縣北港鎮南安里
雲林縣麥寮鄉中興村
雲林縣口湖鄉謝厝村
109年種子社區
特優社區
優等社區
優等社區
優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特殊貢獻
特殊貢獻
雲林縣虎尾鎮堀頭社區
雲林縣虎尾鎮埒內里
雲林縣土庫鎮埤腳社區
雲林縣大埤鄉興安村
雲林縣大埤鄉西鎮村
雲林縣斗六市龍潭里
雲林縣臺西鄉溪頂村
雲林縣北港鎮南安里
雲林縣虎尾鎮穎川里
雲林縣口湖鄉謝厝村
110年種子社區
特優社區
優等社區
優等社區
優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特殊貢獻
雲林縣虎尾鎮堀頭社區
雲林縣虎尾鎮埒內里
雲林縣斗六市榴中里
雲林縣斗六市榴南里
雲林縣大埤鄉興安村
雲林縣虎尾鎮穎川里
雲林縣西螺鎮埤頭社區
雲林縣土庫鎮埤腳社區
雲林縣林內鄉烏麻村
111年種子社區
特優社區
特優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甲等社區
特殊貢獻
雲林縣虎尾鎮堀頭社區發展協會
雲林縣斗六市榴南里
雲林縣大埤鄉西鎮村
雲林縣斗六市榴中里
雲林縣虎尾鎮穎川里
雲林縣大埤鄉興安村
雲林縣土庫鎮埤腳社區發展協會

照片分享

圖片
圖片

聯絡資料

平時聯繫方式-
聯絡窗口:雲林縣政府水務處水利工程科
​聯絡電話:(05)552-2255

地方協力團隊-
聯絡窗口:逢甲大學
聯絡電話:(04)2451-7250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23日

雲林縣西螺鎮鹿場里


基本資料

  鹿場里位於本鎮行政區之東南角,地名有「三塊厝」、「鹿場」、「永興」、「南興」、「田寮」。東以縣道156線與莿桐鄉甘西村為界,西以文國小與公館里為界,南以新虎尾溪與虎尾鎮頂溪里為界,北以甘西大排與東興里為界,為本鎮面積第二大之里。

  本里舊大字名「三塊厝」,小字名「鹿場」,其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為此地係因早期有羌鹿於此出沒,平埔族獵鹿在此,故稱之。據《諸羅縣志》雜記志載:「鹿獐之多,由草之暢茂,且稀霜雪,…三十年來附縣開墾著眾,鹿場悉為田,鹿獐鮮。」意謂以前為平埔族之鹿場,雖今已不見有羌鹿蹤跡,但見已漸墾為良田阡陌;然由此地名仍可追溯往昔居民之生活方式。據洪敏麟先生判斷,係以其地之機能性為命名,亦即其早期以鹿之畜獵為居民生業而形成聚落,其名沿用至今。

  另一種法即當時有莿桐鄉甘厝村吳姓人在此有一養鹿場,請了很多佃農耕種,所以地名「鹿場」與鹿有關係。

  「田寮」位於本里之西北角,乃昔日有墾戶林本在拓墾時,於農田中央搭建寮舍供開墾的佃農居住,而後展成聚落,故名「田寮」。今為求雅化而改稱為「新鹿場」,於探索本源上實不適切。

  本里居民向以農為業,蒜、蒜頭及稻米為主要作物,其中以蒜頭為大宗。道教為居民最主要信仰,有震天宮。除鹿場一聚落在本里東邊外,另有「永興」及「南興」二聚落。

  「永興」及戰後始開墾的溪埔地,因希望開墾順利,永遠興盛,故寓其義而稱「永興」。「南興」位於鹿場南邊之新興聚落,乃將原溪埔之地,變為良田,逐成聚落,又因位於永興之南,故稱「南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