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仔港二號抽水站啟用 自主防災防汛演練生命財產更有保障

(更新日期:1120320)

觀傳媒 報導

報導日期:1120317

  宜蘭縣府於109年爭取「前瞻計畫」補助及自籌共2.61億元辦理砂仔港二號抽水站新建工程,110年1月開工並於111年12月完工。林姿妙縣長今(17)日宣布抽水站啟用並投入防汛運作,未來新舊抽水站採聯合操作,發揮最大抽水效能,以保障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砂仔港二號抽水站新建工程111年參加工程會第22屆「公共工程金質獎」榮獲佳作。縣府表示,施工過程中難免造成居民不便,由衷感謝地方民眾、各方民意代表的體諒與支持,讓宜蘭縣的公共工程能持續進行,提升縣民的生活環境。

  縣府指出,從101年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永續經營至今11年,逐年推動與強化宣導防災意識,並提升在地性的防護能力,讓社區在防汛期間能夠自主進行各項防災工作。今日將抽水站與防汛演練結合,特別邀請礁溪鄉公所及玉田自主防災隊舉辦「112年度聯合防汛實兵演練」,由內而外的強化組員、各小組以及外單位之協調及合作。

 除此之外,為落實智慧科技防災,縣府及輔導團隊宜蘭大學使用「社區自主防災決策儀表板」,使社區歷史致災點位、資訊有效彙整,協助自主防災隊提前部署,針對社區內易致災點位加強巡視及防災宣導,做好「減災、整備、應變、復原」的各階段任務。同時請企業防災協力單位清點人力、設備及物資,以降低颱風豪雨對社區造成的威脅,保護更多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資料來源:觀傳媒

四河局跨機關區域聯防 做好防汛準備讓人民生活安心

(更新日期:1120313)

報導日期:1120311

  為使今年汛期提早做好萬全準備,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邀請轄區內跨部會相關單位召開「112年度防汛整備橫向聯繫會議」,盤點轄區防汛熱點及相關因應措施,以減少災害發生機率,並研商防汛期間防災資訊同步、資源整合及橫向合作聯防等事宜,以強化轄區聯合防汛應變能力。參加單位包含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南投縣政府、彰化縣政府、雲林縣政府、各鄉鎮市公所、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林務局、農田水利署彰化及雲林管理處、交通部公路總局、台灣電力公司、中華電信等單位。

  會議由四河局李友平局長親自主持,李局長表示雖然目前處於抗旱期間,但旱澇往往接連發生,且濁水溪流域近10年皆無重大颱洪侵襲,但決不可掉以輕心,需以更嚴謹標準辦理相關防汛整備工作。包含跨機關防汛資訊更新、防汛設備功能正常、防汛備料充足、水利建造物安全檢查及改善、水門操作、防汛演練及排水路與下水道清淤應於汛期前完成、災中應變通報與支援協助,甚至包含排水溝蓋雜物清理、各熱點做好風險管理及衝擊評估與疏散撤離等細微防汛工作,都要事先做好及預防規劃,做好萬全準備。

四河局跨機關區域聯防 做好萬全準備讓人民生活更安心

  今年內外水防汛熱點整備,本局濁水溪竹山水底寮、大城下山腳及陳有蘭溪同富九鄰堤防段,將於4月底前完成河道緊急疏通、堤前高灘地陪厚及設置導流工與保護工等措施,以維河防安全。並已針對員林基督教醫院周邊易淹水區域,協調彰化縣政府「員林市C幹線多功能調節(滯洪池)工程」原則提前於4月底前完工,以增加市區約4萬立方公尺的滯洪量,來改善周邊淹水情況。

  員林市公所亦已提供周邊住戶砂包及縣府提供新生里社區防汛檔板並將辦理操作演練。前(110)年淹水災害之芳苑鄉新街排水(抽水量2.1cms)及大城鄉過湖(抽水量3cms)與外五間寮排水(抽水量3cms)設置閘泵抽水站工程,縣府正積極趕工,期於今年颱風豪雨時發揮排洪功能,尚未完成前做好移動式抽水機預(增)佈等應變規劃,以降低當地淹水情事。而轄區相關防災風險區域,四河局亦將配合彰化及雲林縣政府自主防災社區(如:大城潭墘村、古坑樟湖與草嶺村)共同辦理相關防汛演練與宣導等工作。相信透過各單位手牽手區域聯防,可降低災害發生,讓人民生活更安心。

資料來源:台灣好新聞

經部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成績出爐 南市榮獲「績優縣市政府」

(更新日期:1120307)

報導日期:1120306

  經濟部水利署111年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及縣市政府評鑑結果出爐,臺南市連續8年(104-111年)獲得「績優縣市政府」殊榮,同時還有17處社區獲獎,獲獎社區數為全國最多,創下歷年來最佳成績。

  水利局指出,臺南市自101年起配合經濟部水利署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連年在水利署評鑑中獲獎,成效斐然。本次社區評鑑獲獎17處社區,分別為柳營區八翁社區、仁德區二行社區獲得種子社區;後壁區新嘉社區、永康區崑山里、安南區公親里、永康區三民里、永康區西灣社區及安南區南興社區獲得特優社區;安南區原佃里、新營區姑爺社區獲得優等社區;大內區石林里、白河區竹門社區、安南區塩田社區、西港區新復里、將軍區廣山社區及麻豆區埤頭社區獲得甲等社區;北門區錦湖社區獲特殊貢獻獎。

  在激烈的種子社區評鑑中,南市柳營區八翁社區及仁德區二行社區脫穎而出,獲種子社區殊榮。其中八翁社區結合柳營區公所辦理「防災小學堂」、「社區大手牽小手作伙來防災」,前往學校辦理防災教育及宣導,也向新住民進行防災宣導,並由社區小朋友擔任防災大使,發放越南語,印尼文防災宣導單,獲評審委員青睞;二行社區的運作重點為「共享」與「合作」,邀請仁德區大甲里及文賢里、高雄市湖內區太爺里共同成立「二層行溪防災聯盟」,一同提升社區防災能力。

  此外,南市有6處社區榮獲特優佳績,其中後壁區新嘉社區結合新嘉國小宣導自主防災,將防災觀念向下扎根,今年度也配合第五河川局共同辦理防汛演習,將社區自主防災運作結合水利署防汛護水志工通報,提升社區防災能力;永康區崑山里積極分享自身經驗及推動區域聯防,協助同屬永康區的三民里、西灣社區及歸仁區大廟里推動自主防災,於颱風豪雨期間主動提供水情資訊予三個社區提醒啟動及運作,更在111年度評鑑中協助三民里及西灣社區獲得特優佳績;安南區公親里防救災設備裝備齊全,運用豐富的設備資源,提升社區防災能力;安南區南興社區集結農用集水泵浦成立鐵牛班,利用平時務農用的集水幫浦,協助民眾排除積水;永康區三民里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攜手合作,將社區特色諸羅樹蛙及淹水標示刻度彩繪在社區內高速公路涵洞低窪處,達到美化涵洞、生態教育及水情警示效用;永康區西灣社區為111年度新成立社區,社區透過防災演練趣味活動,加深民眾對於防災運作的概念,首次參加即獲評審委員肯定。

資料來源:台灣好新聞

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出爐 台南17處獲獎再創佳績

(更新日期:1120307)

這次獲獎的柳營八翁社區,結合柳營區公所辦理多場防災教育及宣導。(翻攝自八翁社區發展協會臉書/張毓翎台南傳真)

報導日期:1120306

  面對每年5至11月的汛期,台南市政府水利局就轄內易淹水的社區,推動社區自主防災能力,水利署111年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及縣市政府評鑑結果出爐,台南市不僅連續8年獲得「績優縣市政府」殊榮,同時還有17處社區獲獎,獲獎社區數為全台最多,創下歷年來最佳成績。

  此次台南獲獎的17處社區,分別為柳營區八翁社區、仁德區二行社區獲種子社區;後壁區新嘉社區、永康區崑山里、安南區公親里、永康區三民里、永康區西灣社區及安南區南興社區獲特優社區;安南區原佃里、新營區姑爺社區獲優等社區;大內區石林里、白河區竹門社區、安南區塩田社區、西港區新復里、將軍區廣山社區及麻豆區埤頭社區獲甲等社區;北門區錦湖社區獲特殊貢獻獎。

  這次獲獎的柳營八翁社區,結合柳營區公所辦理多場的防災教育及宣導,也向新住民進行防災宣導,並由社區小朋友擔任防災大使,發放越南語,印尼文防災宣導單;二行社區的運作重點為「共享」與「合作」,邀請仁德區大甲里及文賢里、高雄市湖內區太爺里共同成立「二層行溪防災聯盟」,一同提升社區防災能力。

  水利局表示,如果要成為種子社區的話,該社區必須在4年內獲得3次評鑑特優,才具有種子社區的候選資格,因此能獲獎都非常不容易,而獲列為種子社區可獲得20萬元獎勵金;其餘像是列特優社區可獲18萬元;優等社區可獲10萬元;甲等社區則可獲5萬元。

  水利局說,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強降雨發生頻率提高,除了持續向中央爭取經費,推動各項治水防洪工程,也會持續配合水利署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建立民眾自主防災的意識,透過工程及非工措施雙管齊下,達到「自己的家園自己保護」的目標。

資料來源:中時

水利署中區防汛整備 確保河防安全

(更新日期:1120301)

水利署曹副署長華平等人到大城鄉下山腳堤防現勘。(四河局提供)

報導日期:1120225

  為因應今年度汛期將至,及近年氣候異常所帶來之颱風豪雨與短延時強降雨之可能災害,除汛期前的各項防汛整備工作必須落實外,水利署至第四河川局現勘;第四河川局於汛期前充分整備,以確保幸福濁水溪鄉親平安及轄區河防安全。

  24日經濟部水利署曹副署長華平率領水利署防災中心及各組室主管同仁,至第四河川局現勘了解防汛熱點整備情形,並邀集第四河川局、第三河川局、第五河川局及中區水資源局召開「112年度中區防汛策進與整備會議」。

  透過現場勘查、綜合討論及災害情境模擬,廣納與會人員對防災整備精進之建議,提供各局於汛期前完成各項整備工作參考,以強化各局面對可能災害之應變能力。

  曹副署長於會議中逐一提醒各河川局需特別加強注意之河段,並強調各河川局及相關防災同仁均應充分掌握轄區或責任河段之防汛重點區域、全盤了解現況及防災因應作為與機制,並強化與地方政府、村里長、志工等合作,以利即時掌握現場狀況及應變,同時也要與中區水資源局水庫堰壩管理機關保持密切聯繫,隨時掌握放流資訊,以確保河防安全,降低人民生命財產之損失。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下營區公所辦理自主防災社區兵推 提升應變能力及強化組織功能

(更新日期:1120301)

下營區公所與大吉里自主防災社區共同辦理風水災兵棋推演,強化組織功能及提升應變能力。(記者李嘉祥攝)

報導日期:1120225

  今年汛期即將來臨,為強化地方自主防災能量,臺南市下營區公所24日特與大吉里自主防災社區共同辦理風水災兵棋推演,實地操作防水擋板組裝、警戒點巡查、道路封路、疏散收容保全戶等情境模擬,社區成員全程參與,熟練瞭解各階段預警應變作為,下營區長李宗翰期透過兵推,讓區公所與里長攜手凝聚地方共識,面對各項災害來臨都能團結合作、自救救人,發揮自主防災社區組織功能。

  李宗翰表示,下營區原為倒風內海範圍,鄰近麻豆排水部分地區低窪,常因豪大雨而有積淹水情形,市長黃偉哲及市府團隊過去4年來在下營投入3.5億治水建設,透過改建黑橋及大溪橋來全線打通麻豆排水瓶頸段,也積極推動在大溪橋旁建設下營大型抽水站,大幅提升下營防汛疏洪能力,治水成果亮眼。

  李宗翰說,除硬體建設外,區公所也積極提升地方防災軟實力,透過自主防災社區推動及教育訓練,讓民眾面對災害考驗時能發揮敦親睦鄰及同舟共濟理念,即時封橋封路,並以最快時間將保全對象安置在收容處所。

  民政局長姜淋煌肯定下營區公所公私合作辦理兵推預演,推廣零傷亡理念,也讚譽及大吉里長帶領社區志工共同參與,期許區公所將大吉經驗拓展各里,由點至面強化防災量能。

  大吉里長李宗益指出,大吉里自107年在成大防災中心輔導下成立自主防災社區,里民積極配合汛期巡查及預警通報,防範災害於未然,透過這次整合性兵棋推演,更能讓社區里民瞭解分工合作及預防性疏散撤離的重點,讓團隊與公部門配合更加契合,未來也會持續精進努力,共同保護大吉里家園安全。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防災不分你我 淡水民生里媒合企業簽防災備忘錄

(更新日期:1120301)

淡水區民生里媒合在地企業,與新北市淡水區公所簽署「防災合作備忘錄」。圖/紅樹林有線電視提供

報導日期:1120222

  新北市政府鼓勵企業參與地方防災事務,期盼形成密切的夥伴關係,並有助於災害防救工作推展。昨(21)日淡水區民生里媒合在地企業,與新北市淡水區公所簽署「防災合作備忘錄」,希望結合行政組織與企業能量,共同促進地區防救災能力提升。

  淡水區長巫宗仁表示,淡水區公所導入「企業防災」概念,使民間企業,納入防救災資源,建立公、私部門防災合作關係,而這一次民生里這次媒合了,森原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興鴻暘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另外還有協龍通運股份有限公司與淡水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都與區公所簽防災合作,在災害發生時,能夠協助災民安置的運輸,還有重機具的支援。

  民生里陳李明緣表示,淡水民生里是第一個成立自主防災社區的里別,在社區防災上做了許多的演練,另外也與在地企業合作防災備忘錄,而這一次媒合了2家建設公司,與淡水區公所的2家客運公司,對於淡水災害潛勢類別多,每年的汛期前、後或災害發生期間都有許多整備、應變工作需要執行,透過企業、社區與政府三方結合,建置完善的災害防救網,是防災工作的重點目標。

資料來源:觀天下

柳營區公所落實輔導 八翁社區再度榮獲水患自主防災種子社區

(更新日期:1120223)

八翁社區發展協會連續多年獲水利署水患自主防災特優社區,去年並晉升為種子社區,柳營區長陳玉惠特率團隊祝賀。(記者李嘉祥攝)

報導日期:1120221

  臺南市柳營區公所積極輔導社區防災,八翁社區發展協會連續多年獲評為水利署水患自主防災特優社區,111年度更晉升為「種子社區」,防災成果再度獲得中央肯定。

  柳營區長陳玉惠表示,柳營區八翁社區周邊排水系統沿線及酪農業產地一帶由於緊鄰急水溪,地勢平坦且相對較為低漥,屬易淹水區,每到雨季或颱風季淹水狀況相當嚴重,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市長黃偉哲相當重視,近年在柳營推動多項水力建設,降低淹水發生機率。

  陳玉惠說,除公部門努力外,社區也積極動員,八翁社區發展協會吳錦榮執行長與總幹事彭月葉女士賢伉儷全力投入社區防災,參與經濟部水利署推動的「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計畫」,力求讓民眾增加對水災防災的意識,養成基本自救能力,避免災難當下驚慌失措,降低或避免災害帶來的傷害。

  陳玉惠指出,111年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複評會議於1月4日召開,八翁社區發展協會與柳營區公所及地方各機關積極合作,向評鑑委員展現防災社區的運作內容及在地特色,包括八翁社區平時防災演練熱情與扎實的訓練成果,在颱風豪雨期間啟動自主防災應變機制,進行相關資料蒐集、雨量及水位觀測、社區易致災區域巡察、保全對象訪視等作業,另也針對八翁里在地特色產業「酪農業」中的乳牛提出乳牛防災執行程果,以及對新住民定期防災宣導,將新住民及移工納入防災生力軍,共創互助生活環境,獲得評審委員肯定。

  今年二二八假期期間,日本兵庫縣立大學三位防災學者暨成大防災中心以及長榮大學教授計劃至八翁防災種子社區參訪,吳錦榮執行長表示,在八翁自主防災社區成立初時曾自日本取經,當時日本即對自主防災很重視,也很有經驗;如今八翁自主防災社區經過多年努力耕耘,在自主防災上取得的成果,也有日本方面來參訪,正是對八翁自主防災社區最大的肯定。

  陳玉惠肯定與國際友人交流防災經驗,強調後續會持續配合水利署及臺南市政府水利局政策,結合在地優良榜樣,協助地方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計畫,期盼透過廣泛參與防災呂營教育訓練及觀摩學習,強化與普及民眾防災知識與技能,達到居民互助公助目標。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四河局拜會雲林地檢署 展現濁水溪疏濬廉能決心

(更新日期:1120223)

報導日期:1120217

  第四河川局於16日由李友平局長與管理課施陽東課長、政風室蔣立偉主任,拜會雲林地檢署張春暉檢察長,向張檢察長報告濁水溪流域雲林轄區國土安全與疏濬工程辦理情形,張檢察長也回應雲林地檢署將全力支持活動,透過這次的拜會行程,為守護濁水溪雲林地區的國土安全,共同展現廉能治理的決心。

  李局長表示,濁水溪是全台灣最長的河川,過往因為流域面積廣無法全面監控,而常有不法勢力介入砂石疏濬的情形,然而近幾年來,四河局與轄區內檢察機關組建廉政平臺,藉由跨域合作與全民監督機制,透過司法機關公權力介入,以及200多位防汛志工的巡檢作業,讓濁水溪不再受到外力入侵,也沒有發生違法案件;此外濁水溪下游流經的雲林地區,經過一系列的揚塵防制措施,更讓四河局榮獲行政院廉政透明晶質獎及政府服務獎等殊榮。

  李局長向張檢察長說,112年的疏濬案件也都是以最有利標方式挑選最優良的廠商,多數廠商秉持「企業社會責任」進行履約,四河局也將繼續透過廉政平臺的預防機制,事前找得標廠商辦理施工前說明會,由機關向廠商說明「謹守廉政透明」、「獲取合理利潤」、「切勿心存僥倖」等核心價值,讓廠商與機關站在共同為民服務的立場,為國家如期、如質地完成重大水利採購案件。

  張檢察長表示,現在的疏濬作業已確實和過去河川砂石開採聯合管理的時代大相逕庭,透過廉政平臺、公開透明以及科技執法與河川疏濬的結合,是四河局近幾年的疏濬成果未曾發生違法案件的原因,而「防患未然」更是對付不法勢力介入的重要觀念,不法事件發生後如果要等到相關程序完備後才執行,已經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只有在第一時間「即時聯繫、及時制止」,藉由強化壓制力道進而根除萬惡淵藪。

  因此,雲林地檢署的立場將會與四河局並肩而行,協助四河局在接獲不法事件情資時,利用平臺聯繫管道由政風室林鈺程主任即時通報,並動員地檢署、地方分局等司法力量,防範不法事件危害河川疏濬安全以彰顯公權力。

  第四河川局也預計於彰雲大橋疏濬區辦理河川疏濬廉能說明會,並邀請張檢察長能共襄盛舉,期藉檢察機關寶貴的廉政專業知能,提升機關員工及得標廠商的法紀觀念,張檢察長更友善回應雲林地檢署將全力支持活動,透過這次的拜會行程,再次締結四河局與雲林地檢署深厚情誼,為守護濁水溪雲林地區的國土安全,共同展現廉能治理的決心。

資料來源:觀傳媒

公私協力向海致敬 一河局攜手志工共同淨灘

(更新日期:1120218)

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公私協力向海致敬,攜手志工共同淨灘。以實際行動愛護環境,共同維護自然海洋生態環境。(一河局提供)。

報導日期:1120218

  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為增進在地居民、防汛護水志工及該局同仁對環境之關懷,重視維護自然海洋生態環境,確保蘭陽溪出口海岸環境清潔,由第一河川局長董志剛率領同仁、防汛護水志工,結合在地居民近一OO人,於今(十八)日舉辦「二O二三向海致敬淨灘暨志工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愛護環境,共同維護自然海洋生態環境,並倡導當前愛護環境之心,捲袖行動之重要觀念,以達成擴大公共服務之目的。

  第一河川局長董志剛表示:配合行政院推動「向海致敬」政策,一河局持續維持海岸整體環境清潔,除藉由河川駐衛警、防汛志工巡查及民眾通報外,也透過UAV無人機科技協巡,達到「即時回報、及時處理」之作為,透過公私部門齊心打造美麗宜蘭海岸線,在春風暖陽的二月天,希望透過參與活動號昭,與夥伴們認真地撿拾漂流垃圾及進行分類,將淨灘活動透過實際行動推廣深植於民眾,希望這美景可以永續到我們的後代子孫,並讓公民參與環境保護,顯得更意義非凡。

  蘭陽溪是宜蘭的生命之河,同時也匯集上游的廢棄物,海漂垃圾危害海洋環境及生態,是全球各國需嚴肅面對課題,蘭陽溪口是陸海交界的最後一道防線,近年也是政府及民眾高度關切的議題,為激勵公務人員主動、積極、熱誠、奉獻的精神,由第一河川局同仁結合防汛護水志工共同辦理轄內淨灘。

  在蘭陽溪口可以看見黑尾鷗,會發出像貓叫的哀怨聲,所以在日本被稱為「海貓」,在韓國則稱為「貓鷗」。黑尾鷗從不挑食,不像鳳頭燕鷗只吃活魚,不管是活魚、死魚、魚屑肉塊、麵包牠都能吃。黑尾鷗在臺灣大多見於東北部,在宜蘭地區為不普遍的冬候鳥,冬季的蘭陽溪口可以看見成群的黑尾鷗在空中飛翔,同以溪口為棲地的夏候鳥鳳頭燕鷗進行季節輪替。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