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治水-南市積極營造親水宜居家園(更新時間:1091229)

報導日期:1091228
​      臺南市長黃偉哲在施政願景中提出「三個提昇,三個永續」,其中的環境永續是水利局重要施政目標,中央核定經費約159億元。水利局今年完成的多項治水工程中,共獲得21座獎項的肯定,包含國際大獎─亞太地區智慧城市大獎,以及竹溪水環境改善計畫獲得全臺唯一雙料國家卓越建設獎肯定,展現永續發展的成果。
      水利局今(109)年度針對溪南治水防洪主要工程,包括大灣排水治理工程、三爺溪排水萬代橋至塗庫仔排水護岸整治工程、安南區十三佃排水改善工程等,完成部落防護8處,總計已完成11處;抽排防洪新建1站(海環抽水站)抽水站總建設數量57站,總抽水量達608cms;建設滯洪池1座(永康區西灣滯洪池),總建設數量17座,總滯洪量達384萬噸,山坡地野溪治理工程54件、海岸沙洲復育長度約600m等防洪治水工程。
       今(109)年在非工程措施方面的成果,智慧防汛網獲得國際大獎─亞太地區智慧城市大獎、建置41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108年獲1個種子社區、3個特優、3個優等及3個甲等社區,全國唯一連續第5年(104~108年)獲得「績優縣市政府」殊榮,經濟部督導考核水利建造物檢查,並列直轄市前二名等多項肯定。
     同時也積極建置雨水下水道,目前累積長度達728公里,六都中建設長度第二,除了建設之外,水利局在有限的經費及人力狀態下,積極辦理雨水下水道縱走普查,輔以地理資訊管理,以完善資訊化系統功能及創新管理成效,獲得「109年度雨水下水道資料庫業務評核作業」優等考評,連續2年與臺北市並列優等。
       水利局表示,環境永續方面,黃偉哲市長就任以來,截至109年11月底,污水接管率由19.03%增加至22.06%,約增加2.4萬戶,總用戶接管戶數達15.5萬戶,110年預計污水接管率達24%,總用戶接管戶數達17萬戶,建設長度約為37公里,總建設長度共475公里,預計在110年建設長度達505公里。
       水利局指出,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以致水資源澇旱不均情況頻繁,為確保臺南地區整體發展及產業用水供應穩定,以引進產業投資與根留臺南,如南科三期及新市鎮開發產業及民生用水需求增加,水利局以水資源永續利用的概念,推動永康、仁德及安平再生水計畫,完全供水後每日可穩定供應6.3噸再生水,滿足南部科學工業園區115年用水需求。

​資料來源:台灣好新聞

屏縣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維運推廣有成(更新時間:1091229)

報導日期:1091228
​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 ,高強度降雨事件頻傳,造成易淹水地區民眾生活不便。屏東縣政府除了持續以工程強化縣境水災防護能力外,並大力推廣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作業,以提升社區防災韌性,今年度全縣共有5個社區獲得水利署評鑑獎項,成果斐然。      縣府水利處表示,縣府109年期間推廣25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辦理9場專業教育訓練、4場傳承活動。為了使社區對於防災作業更為熟稔,縣府並邀集鄉鎮市公所、企業、民間團體一同參與9場社區兵棋推演,5場個別社區實兵演練,以及1場大型聯合實兵演練。
       社區平時整備作業包含:定期執行社區整潔,防災裝備檢查,配合縣府及公所辦理社區演練作業,區排水路檢查與協助阻塞物清除。颱風豪雨事件應變作為包含:社區環境及水路巡查,雨量筒觀測,LINE群組即時回報現地災況,以及社區廣播系統通知民眾做好水災防護作業。
       水利處強調,經濟部水利署109年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結果,縣共有5處社區獲獎,九如鄉玉水社區獲得優等,林邊鄉復興社區獲得甲等,佳冬鄉羌園社區、萬丹鄉興安社區及車城鄉射寮社區獲得特殊貢獻獎,成果斐然。縣府將持續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維運計畫,以達精進與強化社區災害預防及提升救災能力,有效減緩淹水問題及降低生命財產損失。

​資料來源:PChome新聞

新故鄉動員令》與水搏命-梅洲社區的進擊(更新時間:1091207)

報導日期:1091207

      2020年10月,正當西部地區深受旱災所苦,宜蘭縣出現豪雨,雨勢最急遽那天,凌晨時分,宜蘭市梅洲社區水患自主防災隊在社區活動中心集結,開始災情分析、工作分配,單日雨量雖然破百毫米,所幸下雨的時段分散並未釀災,一夜過後,梅洲社區又恢復往昔一般的農村風貌。

組防災隊 訓練有素
       宜蘭市梅洲社區位於宜蘭河畔,雖然被編入宜蘭市轄,但一河之隔,梅洲社區少了高聳建物,被大礁溪、小礁溪以及兩條溪流匯入的宜蘭河包圍。與水共處的梅洲,處處可見河水灌溉一塊塊良田,但淹水也是稍有年紀的梅洲人共同記憶。
       梅洲里民詹何輪回憶,以前他住在宜蘭市北門里,當時往返梅洲不是搭渡船、就是走宜蘭橋,小時候對梅洲的印象就只有「下雨就淹水」。直到宜蘭河堤防等治水工程完善,考量梅洲水質好,環境清幽,20年前來決定搬至此地。
     梅洲社區水患自主防災隊指揮官吳文龍回憶說,大約40多年前,因防災治水工程未臻完善,只要下個豪大雨社區就會淹水,從現在的社區活動中心到鄰近的北津里,淹水可達1層樓高。
       吳文龍說,當時梅洲里民彼此間互有聯繫,一有淹水就得想方設法接濟斷糧的親戚朋友,以及無法離開家園的長者,里民扛著菜籃、涉水而過的畫面迄今仍讓他印象深刻;至於梅洲淹水原因,除了是溪水匯流處外,北面地勢稍高加上有湧泉地,一下雨,水自然往社區活動中心等低處匯集。
      梅洲社區面積約有500公頃,其中有不少是上了年齡的長者,如災前未加強清淤、巡視,恐因淹水發生意外,因此從2012年起梅洲社區加入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從2014年至2016年,連續3年獲得水利署自主防災社區特優的絕佳成績,特優3連霸在全國還是絕無僅有的紀錄。

種子社區 分享經驗
      水患自主防災隊編制共分有巡視預警組、整備救援組、通報疏散組、關懷醫療組、行政後勤組,以及由醫師黃建財擔任專業醫療組,梅洲社區獲獎的原因,除了平時操演扎實外,在災害期間不畏險阻也深獲水利署肯定。
      實際運作上,水患自主防災隊在颱風或豪雨來襲前,就會在社區活動中心針對災情分析,包括颱風等動向、雨量、陣風,集中各組組長分配工作,再向居民廣播提醒,因梅洲社區有不少年輕人在外縣市求學、工作,若有需要,也會出動協助長者固定路樹等工作。
      從2017年起梅洲社區不再參加水利署評鑑,轉型為種子社區,將寶貴的防救災經驗傳承到其他地區,也藉由自身的成功經驗,增加民眾防汛的觀念。

防汛成果 驚豔國際
       梅洲社區不只獲得國內肯定與殊榮,2018年梅洲社區在水利署輔導下,申請並獲選美國國務院學友連結創新基金(AEIF)計畫,也是台灣唯一獲選,透過該計畫將水利署防汛成功經驗推向國際,也盼能讓梅洲社區成為亞洲社區自主防汛的示範基地。
       學友連結創新基金是美國國務院負責的世界型計畫,希望各國學者對美國政府申請交換計畫,提出創新的方法來因應世界的挑戰,當年度全球共有150個國家1300件計畫申請,共計70件通過申請。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蔡董《來去巡田水-氣候變遷是危機還是轉機?in嘉義》專題系列報導(更新時間:1091201)

報導日期:1091125

       越來越長的夏天、越來越強的暴雨,看天吃飯的農漁民朋友遇到了什麼樣的麻煩?我們又可以怎麼做來減輕可能發生的災害、同時開拓發展機會呢?
       由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 主辦,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補助的【沿海社區受氣候影響之調適經驗交流會】,邀請到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劉怡君副研究員、桃園市觀音區樹林里 觀音樹林蓮荷防災農場的吳進昌里長、雲林縣口湖鄉成龍社區發展協會 成龍村,讚起來!的林珮甄專案經理、@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 的吳淑芳總幹事、屏東縣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 林邊光采濕地農圃的前理事長陳錦超醫師,一起談談農漁村如何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環境困境。

──每年下陷3公分!土地甘苦誰人知?──
       台灣西南沿海的社區大多有著相似的困擾──位於「風頭水尾」處,各種產業與民生用水仰賴地下水供給,產生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土壤鹽化一連串的問題,讓農業和養殖漁業的生產遭受挑戰。在極端暴雨及海水溢淹的夾擊下,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家裡淹水,但在各村莊紛紛墊高堤防、擅自開閉水門之後,或許保全了幾個村莊,卻讓最低窪的村莊淹得更慘。環境的變遷、社區之間缺乏溝通合作、由上而下的防災計畫難以對應社區實際需求,成為氣候災害發生的隱憂。

──產業轉型、環境教育,是社區共同語言──
       面對難以抵擋的氣候與環境變遷,雲林口湖的成龍社區在觀樹教育基金會的進駐下,建造一樓挑高、二樓以上才是住房的防洪住宅作為示範,提供居民可以與水共生的居住方案。而養殖漁業的調整,除了觀樹教育基金會推廣不抽地下水的環境友善養殖方式,在不同的科研單位與科技公司的努力之下,也有養菌調整魚塭水質、透過智慧系統監測魚塭狀況等方式。然而,新觀念在社區的推廣有一定難度,而新設施的投入成本較高,也不容易成為居民的調適選項。
      屏東林邊則是在縣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護水源、輔導產業轉型的政策背景下,開始推動養殖用地轉為設置太陽能板,讓農漁民也能有穩定的租金收入。另以光采濕地的智慧電網實驗能源自給,若因天災而停電時,儲電設施仍能維持三天可通電、通訊;協會則是推廣在光電板下種菜、養牛,解決電板下空間清理維護的問題,也讓多元生態得以維續。
       嘉義東石希望透過「生活」來翻轉地區印象,與環境和平共處、建立可療癒人心的生活場域、進而發展吸引人的觀光產業。串聯社區中來自越南、印尼、大陸、泰國等地的新住民,融合在地的食材與異國的料理方式,創造多樣化的飲食體驗與教育活動,為居民創造生計、也捲動更多人推動社區改變。
──社區調適,也能作為社區創新產業和弱勢者支持的力量──
       災防中心與桃園觀音樹林社區,則帶給我們看待社區調適的新視角。災防中心與國際組織合作,在菲律賓以及尼泊爾的易淹水地區,教給在地居民建造高腳竹屋以及種植糧食作物的技巧,讓原本遇到水災只能挨餓、流離失所的的弱勢族群,也能靠自己的力量維護家屋安全並賺取收入。

      桃園觀音的樹林里,有200多位居民組成的志工隊,妥善分工協助清淤防災,也和鄰近的工業區共同合作,處理社區淹水問題;並以社區可負擔的經費,將廢棄農田挖成簡易滯洪池,平時種植蓮花絲瓜、養殖魚蝦,發展農產加工與觀光體驗活動,大雨時則有效吸納雨水,讓社區不再受淹水困擾。
農漁村的產業與生活是為氣候衝擊的第一線,各個社區的環境條件與社會狀況不同,科學知識與在地智慧的結合應用就更顯得重要。社區調適行動應比防災再更進一步,讓社區降低受災的風險,更可以是社區升級發展的轉機。

​資料來源:焦點時報

水利署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比-南市10個社區獲獎(更新時間:1091127)

報導日期:1091127

             經濟部水利署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比,108年社區評鑑成績公佈,台南市獲選為績優縣市政府,永康區崑山里獲得種子社區獎,3個里獲特優社區獎,3個里獲選優等社區,甲等社區也有3個里獲選,表現良好。
       水利局表示,經濟部水利署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比,台南市於104-108年連續5年獲評鑑為績優縣市政府。為鼓勵社區積極投入社區防災作業,獲選績優社區種子20萬元、特優20萬元、優等10萬元、甲等5萬元,獎金由市府撥給獲獎社區,充作精進各項防災作業經費。
      水利局指出,獲選為績優社區名單,永康區崑山里獲得種子社區。柳營區八翁里、安南區公親里及仁德區二行里獲得特優社區。安南區塩田社區、後壁區新嘉里、將軍區廣山里獲得優等社區。麻豆區埤頭里、大內區石城里及安南區南興里獲得甲等社區。


​資料來源:台灣好新聞

春日愛鄉展望協會利用VR-培訓會員執行水患自主防災(更新時間:1091126)

報導日期:1091126

      桃園市春日愛鄉展望協會25日在,市府協助下參與社區民間機構「水利防災教材VR互動模型成果發表會」,藉由3D虛擬實境VR與影片製作,進行水利與防汛防災模擬訓練,讓參與的社區與民間機構,對於水利防災自主管理有深入了解,同時促使社區與民眾,在水資源保育與環境教育上,具有極大的能量可以發展和參與,同時本項工作的成果,對於輔導其他社區參與的推廣上,也有示範性的功能。
       VR(Virtual Reality)是利用顯示器技術,在使用者的眼睛周圍成像,使視覺完全被所呈現的影像包覆,讓使用者以為自己身處在如同現實一樣的環境中,再配合適當的音效產生聽覺體驗,而在使用者進行遊戲時,電腦必須知道使用者的肢體動作才能對應產生適當的影像,來達到與使用者互動的情境,因此需結合感測器來偵測使用者的動作。
       虛擬實境的頭戴式顯示器透過3D動畫產生畫面,此外虛擬實境科技已廣泛應用在數位學習領域,因身歷其境的臨場感加上反覆互動學習,可提升學習成效。   
       本項工作為開發防災演練之虛擬實境教材,適用於水利防災人員培訓或ㄧ般民眾防災教育宣導。其優點為以電腦模擬的天然災害,無須實際建立龐大的實體模型,即可達到寫實的災難虛擬實境情境,並以互動式演練,達到防災人員培訓與民眾教育宣導的目標。


​資料來源:台灣好新聞

「我家門前有乾淨的水溝」二林鎮華崙社區從溝渠清淤開始,整潔愛家園!​(更新時間:1091119)

報導日期:1091118

      “因為家園就在溪旁邊”對位在東螺溪旁的二林鎮華崙社區特別有防汛防洪的警覺觀念,社區自民國102 年起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的應變處理SOP,透過志工自主參與防災活動而分組區分包含防汛守護志工、守望相助隊及社區婦幼隊等組織成員,從各項宣導與演練中培養民眾對於災害發生的危機意識,並讓民眾共同參與災害預防的行動,建立民眾「自助、互助、公助」的精神。​
       為能隨時保持社區內水道的清淨與疏通,華崙社區所發起的『愛護家園 溝渠清淤總動員』活動於11月16日舉行,活動當天社區動員了志工及結合公所清潔隊進行溝渠清淤活動,除清淤排水側溝外也針對汛期來臨前加強減災整備工作進行演練。此外,社區夥伴也注重側溝巡檢、清疏作業並對低窪地區、過去曾積淹水地點,委請公所出動沖吸兩用清溝車,將暗管內的垃圾、塑膠袋、碎石、甚至剝落的混凝土沖出,以維持轄區內溝渠排水功能正常運作。​
      不只是現場清潔就好!為求整個社區的環境掌握,本次活動社區更運用無人機空拍等影像處理技術,將週遭環境的現況進行記錄,透過空拍機加以檢視預防溝渠淤積及現行清淤與防淤作業,包括將社區髒亂點「華崙蝶蹤」排水溝改為荷花池,並維護轄區生態與景觀環境,打造成為一個耐災、抗災的韌性社區。​

​資料來源:PeoPo公民新聞

防災社區評鑑-桃市爭取全國五大種子社區​(更新時間:1091118)

報導日期:1091118

       水患自主防災具種子資格之社區現地訪評鑑,觀音區樹林里、中壢區普忠里自106年開始連續3年榮獲全國十大特優,今年更是晉升評比種子社區評鑑,18日桃園市長鄭文燦到場鼓勵社區民眾,力求獎落桃園。
       水務局表示,觀音區樹林里防災社區主動開創2處民間版的滯洪池,106年度蓄洪9,000噸到109年持續擴大達79,200噸,至少幫政府節省5億以上的工程及用地經費,也改善該路段的淹水問題。樹林里今年輔導桃園區大林里防災社區,於哈格比颱風過後,到大林里關心施工中滯洪池的狀況,以及參與和協辦2次防災演練,於大林里與建德國小附幼模擬強颱防災聯合演練中,協助醫護組包紮傷患橋段。並於今年疫情嚴峻時刻,持續結合在地企業進行防災防疫工作,至今已與9間在地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也在桃市輔導下推動全國首創全生命公益型防災農產公司,並在今年實現盈餘10%回饋防災社區,協助蘆竹區長興里防災社區,打造防災自助互助之精神。
       水務局指出,中壢區普忠里防災社區落實大牛欄支渠與下游鐵路大草溝清疏工作,109年清淤共高達7次,並將埔頂支渠防汛閘門巡視全面改使用即時監看系統,能更及時的掌握狀況,普忠里長期的防汛作為,更是改善整個綜合流域12處社區的淹水狀況。普忠里今年輔導八德區瑞德里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此社區地勢低窪又為集水區,因此每逢下雨瑞德里內的僑興新村容易發生淹水事件,普忠里向瑞德里分享綜合流域成果,拜訪與輔導瑞德里5次,也將氣象資訊的查詢經驗分享給瑞德里,使瑞德里可於災前提前作準備,今年甚至花了55%獎勵金於協助輔導瑞德里與區域聯防夥伴。​

​資料來源:桃園電子報

南市治水有成連五年績優(更新時間:1091116)


報導日期:1091115

       臺南市治水有成,一○四年起至一○八年連續五年蟬聯「績優縣市政府」殊榮,還有十處社區獲獎,水利局主任秘書蔡國銓帶隊出席「水之禮讚-表揚水利貢獻傑出人員及團體」頒獎典禮,並於市政會議將獎項獻予市長黃偉哲,感謝對治水防災建設及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的支持。

水利局表示,南市自一百零一年起配合經濟部水利署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連年在全國評鑑中榮獲佳績,去年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共提報十三處社區參加,其中永康崑山榮獲種子社區,柳營區八翁、安南區公親及仁德區二行三里獲特優社區;安南區鹽田社區、後壁區新嘉、將軍區廣山獲優等社區;麻豆區埤頭、大內區石城及安南區南興獲得甲等社區。

水利局指出,南市易淹水範圍廣,市府向中央爭取補助推動治水防災工程,並建置新增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每年編列維運經費,因應社區數增加,明年擬擴編至五百萬元,強化社區應變能力及補充裝備,另也持續研發創新防災工具,引進物聯網技術發展智慧防災,強化監測、預警、通報及疏散等非工程措施,明年汛期前將完成二百六十二支淹水感測器裝設,數量全國最多,結合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運用,民眾也可從「台南水情即時通APP」獲得即時水情資訊。​​​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社會局×西港公所合推褔利社區小旗艦-在地3社區秀成果(更新時間:1091116)

報導日期:1091115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結合西港區公所於今(14)日上午在西港區慶安社區活動中心辦理「西港溫暖好所在.共慢活同享樂」旗艦計畫成果展,在社會局陳榮枝局長及西港區林耿漢區長的帶領下,展示這一年來輔導港東、慶安及南海等三社區推展福利服務的成果,展現社區的活力及豐碩的成果,現場約有150人參加。蔡秋蘭議員、方一峰議員本人親自到場,另郭國文立委、謝財旺議員及陳昆和議員等服務處與多位地方人士也都到場參與這場社區盛事。
       社會局指出,該旗艦計畫今年由西港區公所負責整合,以港東社區為首擔任領航社區,帶領南海社區、慶安社區2個協力社區組成小旗艦團隊,港東社區理事長方郭秀雲、南海社區理事長黃瑞亨及慶安社區理事長吳銘欽分別向社區夥伴分享一年來的計畫執行心得,有歡笑有感動,更有滿滿成就感。
       三個子計畫以「培力」為計畫主軸;「港東社區」透過推動系列桌遊活動,增加親子透過桌遊增加互動機會,另辦理田間共融共有25名小朋友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與在地長者學習胡麻種植的過程,包含播種、水分管理、施肥及間苗等,今天也現場展示所種植的胡麻,小朋友親身體驗後紛紛表示更加體會農夫的辛勞。
       「南海社區」此次辦理志工招募與培力,共召募30名志工,完成志願服務相關訓練並取得志願服務紀錄冊,志工夥伴們積極的參與社區各項活動讓社區活絡起來;「慶安社區」則是辦理水患自主防災訓練及模擬演練,組成防災工作隊隊員共有25人,隊員們後續會定期進行模擬演練及實際防災,讓成員更加熟悉流程,使得可讓社區水患脆弱破口獲得改善。
       黃偉哲市長表示,市府推動旗艦社區計畫,以共好的觀念鼓勵社區投入褔利服務,有助於凝聚社區向心力,提升社區意識與動員力;此次社會局結合西港區公所推動以社區相互陪伴成長小旗艦計畫,希望能夠讓西港區內10個社區發展協會整體均衡發展,未來社會局將持續輔導社區撰寫計畫、爭取經費,引入青年志工解決社區人力不足問題,讓社區發展協會永續發展在地特色。​​​

​資料來源:勁報